常见科室

内科

外科

其他科室
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.ppt

muziwendang 阅读 53 已下 1ppt格式 大小 9.8 MB 共89页 时间2023-04-04 13:28:27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1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2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3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4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5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6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7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8页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第9页
1、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.ppt文档共计89 页,获取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当您获取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医学学习交流使用,不得用于临床或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,请自行鉴别。
4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联系客服“违规举报”。
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.ppt课件简介: 第三章:非细胞生物—病毒Virus绪言:1、人类对病毒的发现和认识过程2、病毒的危害及利用一、人类对病毒的发现和认识过程发现:1892:俄国病理学家伊万诺夫斯基(Ivanovsky)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过滤器。命名:1898:荷兰贝哲林克(Beijerinck)证实该致病因子可以被乙醇沉淀下来而不失去其感染性,但用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不出来;给这样的病原体起名叫virus。提取:1935:美国斯坦莱(Stanley)从烟草花叶病病叶中提取出了病毒结晶,又证实了结晶中含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,而只有核酸具感染和复制能力,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。遗传:1952:Hershey和Chase用同位素实验证实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仅仅是DNA,开创了病毒分子生物学。1971后:陆续发现了各种亚病毒——类病毒、朊病毒、和拟病毒。SARS禽流感疯牛病狂犬病肝炎Virus小儿麻痹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,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,称为亚病毒。类病毒亚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类病毒类病毒(viroid):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染传的致病因子,只含有裸露的小分子量RNA.•1971年美国病理学家迪纳(Diener)在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植株中发现了比病毒还小的致病性生物,这种致病因子没有蛋白质外壳,仅含有一个分子量很小的单链的、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分子,称为类病毒(Viroid)。类病毒通常感染高等植物,并整合到植物的细胞核内进行复制,通常通过营养繁殖传播,如寄主植物的嫁接、整枝等,也可通过受感染植株的种子或花粉传播。ⅠViroidsViroidsareunencapsid-ated,small,circular,singlestrandedRNAswhichreplicateauto-nomouslywheninocu-latedintohostplants....
常见问题
确认删除?